在信息的传达中,认知心理学把它总结为一个流程,首先是主体获得感觉刺激信息并传入大脑,然后大脑抽取并加工信息与存储知识匹配,最后赋予知觉对象的意义并做出相应的反应。这样一个过程中,人本身储存的知识和经验,对于信息的接受和反馈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。因此在平面公益广告中,图形喻意的传达,需要对受众的知识贮备进行快速并合理的匹配。
以一则泰国所发布的以健康为主题的公益广告为例,由于公益广告的主题是不要多吃糖,因为糖进食过多会诱发多种疾病,严重影响健康。但是,由于进食糖到发病这是一个较慢的过程,所以要让受众在**眼的观看中就要感受到慢性过程对身体的较大损害,于是设计师用了强烈的对比来展示出病痛血淋淋的效果。这种健康的身体和甜食所造成的病痛,有一种直抵人心的被撕裂的痛楚,也会给受众留下强烈的恐惧感。但是仔细观察的话,人身体上那些不忍直视所有的脓疮疤痕,原来都是由日常食用的甜食图案所组成。
搁置判断指的是“要养成一种观察自己和别人的判断过程的能力,立场要中立,要能置身事外”。多数情况下,人们倾向于掩盖自己的判断,因为人们会担忧实话实说风险太大。其实这种“遮遮掩掩的策略”终究会遭到惩罚,而**的诚实能够帮助我们追赶个体间的冲突,相互理解,形成共同理念。在对话中,教育主体会慢慢追赶机械方法论判断的禁锢,拓展视野,真正学会创造性地去思考而不是下意识地应对,他们会自觉地放慢判断的速度,收集更多的资料,发现新的可能,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。其实,参与者在做快速评判时,通常是基于个人思维假定的。每个人对世界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假定,并均坚持自己是正确的,当相互对立的假定同时存在时,人们会不自觉地产生困惑、灰心、愤怒、不信任,等等。随着教育对话的深入开展,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本体感受,去认识和识别隐藏在自己选择和行为之后的假定、观念,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它,并悬置它。